嫦娥四號完成第28月晝工作
科研成果揭示巡視區石塊來源
解放軍報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安普忠、岳雨彤)記者今天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于3月21日2時和3月20日17時09分結束第28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

▲嫦娥四號巡視路徑圖
據悉,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近日取得一系列科學成果,多項研究發現,嫦娥四號著陸區被35億年前形成的芬森撞擊坑的濺射物覆蓋。這些濺射物經歷長時間的演化后,形成了一層大約12米厚的細粒月球土壤。而在第3和13月晝期間,“玉兔二號”月球車發現巡視區存在較多的石塊,還能觀察到若干個內部和周邊均存在碎塊狀物質的米級和亞米級的新鮮撞擊坑。

▲(a)“ 嫦娥四號”著陸區地質背景圖;(b)“ 玉兔二號”前13月晝巡視路線圖
科研人員通過石塊的光譜對比、周圍地貌全景影像分析后認為,“玉兔二號”月球車觀察到的石塊實際源自古老的芬森撞擊坑,它們原本埋藏在著陸區月壤之中,后期由于織女撞擊坑濺射物的撞擊挖掘作用而暴露在月表??椗矒艨拥亩杲Y果揭示這些石塊已在月表存在了大約1600萬年。

▲“玉兔二號”月球獲取的全景影像鑲嵌圖:(a)第3月晝;(b)第13月晝
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月面生存了808個地球日,本月晝月球車行駛約30米,累計行駛里程682.77米。